一、冰翠又名葱岭玉,新疆冰翠,冰翠是翡翠吗?
不是。翡翠主要化学成分是铝钠氧化硅及其他晶体的集合体,属于硬玉,硬度很高。目前所知地球上出产翡翠的区域只有缅甸雾露河流域100多公里长的一个范围,其他地方如俄罗斯、日本等号称出产翡翠,在化学成分上与缅甸翡翠有较大差异,在玉质方面更是与缅甸翡翠有巨大差距。新疆不出产翡翠。
二、中国翡翠产地是哪里
缅甸是翡翠的主要产地,上等翡翠产在缅甸伊洛瓦底江支流露露河一带几百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俗话说“黄金易得,翡翠难求”,翡翠产地的惟一性、成矿的复杂性、产量的不确定性使翡翠比钻石更加珍稀,更具有收藏价值。
翡翠虽然稀少,但不是所有的翡翠都具有收藏价值。据中国宝玉石协会玉石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奥岩介绍,翡翠一般分为A、B、C三个品级。A级翡翠是纯正的天然产品,即玉质天然,原石原色,俗称“正色”,它不经过“内部处理”,水色永久不变。B级翡翠则因玉体内部含有杂质较多,成色浊深不透。一些翡翠商采用强酸对B级翡翠进行浸泡、腐蚀,去掉杂质,再用高压将环氧树脂灌入因强酸腐蚀而产生的微小裂隙中,起到充填、固结裂隙的作用。但经这样处理的翡翠一、二年后***易碎裂。C级翡翠是经过染色处理的翡翠,即用化学药剂重复加热,渗进铬元素,使色彩看上去十分明艳。这类翡翠光泽度不高,在灯光下细看,颜色不是自然地存在于硬玉晶体的内部,而是充填在矿物的裂隙中,呈现网状分布。因此,只有A级翡翠才有保值性。
据介绍,翡翠的价值并不是按年代的久远来判断的,收藏翡翠不仅要选择纯正的天然正品,还讲究“种”、“色”、“水头”:“种”即翡翠的质地与结构,质地越细腻,玉质就越晶莹剔透;“色”是指颜色,色彩均匀且色正、浓、翠者为上品;“水头”即透明度,光泽晶莹、通透清澈者为上品,通常所说的“玻璃种”就是透明度很高的翡翠。
经过上百年的开采,真正的A级翡翠已经越来越少了,投资者收藏须谨慎,有些翡翠小饰物“种、色、水头”***佳,也有一定的升值潜力;如果在玻璃种翡翠首饰上局部出现高绿的话,其价格可达五六十万元;如果是满绿的翡翠饰品,只要雕工精细、造型美观,其价格可能在1000万元以上。
翡翠又称为缅甸玉,是缅甸出产的硬玉。日本、俄罗斯、墨西哥、美国加州等均产有硬玉,但其质量与产量远远不如缅甸。
“所谓玉石以绿白分明,透水者为佳,翡翠色为上品,其名不一,均出勐拱”。勐拱位于缅甸北部克钦邦西北部,玉石的产区就分布在雾露河上游两岸纵横百余里的矿区。具有开采价值的区域或厂口有帕敢、茨通卡、后江、南奇、刀木坎、麻檬、灰卡、龙塘、抹岗等。每个厂口所产玉石都有
其地域特征,懂行的玉商只要看到一个原石,即可根据其表皮特征色泽认定出厂口。
勐拱一带的玉石厂,大多隐藏在野人山的原始森林和未开发的崇山峻岭中,这里豺狼猛兽出没,瘴疬疟疾蔓延。挖出了玉石翡翠,却埋进了具具白骨,这绝非夸张,每一件玉石翡翠都饱含着挖玉人的血和泪。
金陵玩家资深网友回答:除了缅甸出产翡翠外,世界上翡翠出产的国家还有中国、危地马拉、日本、美国、哈萨克斯坦、墨西哥和哥伦比亚。这些国家翡翠的特点是达到宝石级的很少,大多为一些雕刻级的工艺原料。中国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也出产少量翡翠矿石。
三、哈曼卡顿翡翠和琉璃有什么区别
哈曼卡顿翡翠和琉璃区别在于外观、成分、形成方式、产地
1、外观
2、成分区别
翡翠成分是钠铝硅酸盐
琉璃成分是二氧化硅和硅酸盐
3、形成方式
翡翠是是自燃产出的,只是后面经过各种工艺打磨,做出各种艺术品。
琉璃就是一种人造的宝石,在1000多度的高温下烧制而成的,属于人工制造。
4、源头产地
翡翠,又称为“硬玉”,市场上的翡翠玉石95%以上来自缅甸,因而翡翠又称为缅甸玉。除了缅甸出产翡翠外,世界上翡翠出产的国家还有中国、危地马拉、日本、美国、哈萨克斯坦、墨西哥和哥伦比亚。中国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也出产少量翡翠矿石。
琉璃:俗称“铅玻璃”。琉璃,起源于山东淄博博山区。目前市场上的琉璃主要是以南方为代表的脱蜡琉璃和以博山为代表的手工琉璃为主。
扩展资料:
名字由来追溯
北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载:余(欧阳修)家有一玉罂,形制甚古而精巧,始得之梅圣俞,以为碧玉。在颍州时,尝以示僚属。坐有兵马钤辖邓保吉者,真宗朝老内臣也,识之,曰:此宝器也,谓之翡翠。云禁中宝物皆藏宜圣库,库中有翡翠盏一只,所以识也。
唐代李亢在《独异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开元间,有长安贩夫王二狗者,尝往返淄郡贩丝,微利也。一日,孤馆遇盗,财物尽失。二狗叹曰:天不助我。遂悬梁欲自尽。冥冥中见一老者,锦衣玉带,头戴朝冠,身穿红袍,白脸长须,温文尔雅,左手如意,右手元宝,高祖赐封财帛星君李相公是也。星君曰:尔当大富贵,岂可轻生!不闻淄州出琉璃乎?又舍元宝一枚,乃去。二狗遂贩琉璃,成长安首富。又感念星君所赐,易名元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玉石
四、急求!!!文物的名词解释
跟楼上学习
1,宋代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处于空前绝后的水平。宋瓷是宋代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是两宋文化的一朵绚丽的奇葩。宋瓷在当时的海外贸易中,以成为风靡世界的名牌商品。宋瓷有民窑、官窑之分、有南北地域之分。
所谓官窑,就是国家中央***办的窑,专门为皇宫,王室生产的用瓷;所谓民窑,就是民间办的窑,生产民间用瓷。官窑瓷器,不计成本,精益求精,窑址的地点,生产技术严格保密,工艺精美绝伦,传世瓷器多是稀世珍品。而民窑,当时生产者看重的是实用、使用价值,生产者要考虑成本,工料就不如官窑那么讲究,但并非没有精美的艺术产品,纵览两宋瓷坛,民窑异彩纷呈,与官窑交相辉映,蔚为奇观。
宋瓷窑场首推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后人称之为“宋代五大名窑”。
汝窑
汝窑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20年。为“五大名窑”之首。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法,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器、物本身制作上胎体较薄,胎泥***细密,呈香灰色,制作规整,造型庄重大方。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盘等为主。汝窑传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贵。汝窑瓷器***为人们称道的是其釉色。后人评价“其色卵白,如堆脂,然汁中榨眼隐若蟹爪,底有芝麻细小挣针”。可见汝窑烧制的青瓷确有独特魅力,被人们推举为五窑之首,名副其实。
官窑
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鼎、炉、觚、彝等式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宋代官窑瓷器不仅重视质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纹饰,主要以釉色为装饰,常见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釉层普遍肥厚,釉面多有开片,这种开片与同期的哥窑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为见长。
哥窑
哥窑,确切窑场至今尚没有发现。据历史传说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两浙路处州、龙泉县各建一窑,哥哥建的窑称为“哥窑”,弟弟建的窑称为“弟窑”,也称章窑、龙泉窑。有的专家认为传世的宫藏哥窑瓷,实际上是南宋时修内司官窑烧制的。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纹”,开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小纹片的纹理呈金黄色,大纹片的纹理呈铁黑色,故有“金丝铁线”之说。其中仿北宋官窑的瓷器为黑胎,也具有“紫口铁足”。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传世哥窑瓷器不见于宋墓出土,其窑址也未发现,故研究者普遍认为传世哥窑属于宋代官办瓷窑。
钧窑
钧窑分为官钧窑、民钧窑。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钧窑广泛分布于河南禹县(时称钧州),故名钧窑,以县城内的八卦洞窑和钧台窑***有名,烧制各种皇室用瓷。钧瓷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术效果,此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大发明,称为“窑变”。因钧瓷釉层厚,在烧制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钧窑瓷主要是供北宋末年“花石纲”之需,以花盆***为出色。
定窑
定窑为民窑。定窑以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造型以盘、碗***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福”、“官”等字。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花纹千姿百态,有用刀刻成的划花,用针剔成的绣花,特技制成的“竹丝刷纹”,“泪痕纹”等等。出土的定窑瓷片中,发现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样,这说明定窑的一部分产品是为官府和宫廷烧造的。
2,明式家具十六品
第一组包括 1)简练 2)淳朴 3)厚拙 4)凝重 5)雄伟 6)圆浑 7)沉穆 等七品。
明式家具的主要神态是简练朴素,静穆大方,这是它的主流。以上七品可说同 属这一类型。它们大都朴质无文,或有亦不多。也正因如此,被选为简练的实 例每兼有淳朴之趣,被选作淳朴的实例或颇具沉穆之神。不过如仔细分辨,还 是能看出它们所具的神态以何为主,并依其主要的来定品。
第二组包括 8)v华 9)文绮 10)妍秀 三品。
简练朴素,静穆大方,只是明式家具神态的主要一面,但决不能说是它的全貌 。有的明式家具有精美而繁缛的雕刻花纹。这三品属於装饰性较强的一组,与 第一组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三组有 11)劲挺 12)柔婉 两品。
二品神态迥别,刚健婀娜,各臻其***,但互呈妙趣,异曲同工。有一点二者却 又相同,即整体各个构件都比较细。言其细,主要是造得细,不是下料细。劲 挺和柔婉,尤其是后者,必须用很大的料才能造出来。若就其细而言,它们和 构件比较粗的淳朴和厚拙两品又形成对比。
第四组有 13)空灵 14)玲珑 两品。
二品彷佛相近,实不相同。空灵靠间架空间处理得当才能取得效果,玲珑则仗 各个部位的透空雕刻予人灵巧剔透之感。玲珑必然有著高度而精美的雕饰,若 就此而言,它又和第二组属於同一类型。
第五组有 15)典雅 16)清新 两品。
典雅言其有来历而不庸俗,清新言其大胆创新,悉摈陈腐。二者乍看似乎大相 迳庭,实则也有一致的一面,即都要有超然脱俗的面目才能入品。如果有来历 而只是墨守成规,平淡无奇,那N可称典雅的家具未免太多了。它必须是确有 来历但又罕经人道,真正做到了推陈出新。如果说大胆创新,悉摈陈腐,但却 是故弄新奇,矫揉造作,那又安得入清新之品,只不过罹怪诞之病而已。
§明式家具八病
家具的某一病往往是某一品的反面,但又不得与另一品彷佛有些相近而混淆起来,它们之间是有明确分界的。例如:
繁琐和赘复都是简练的反面,但它们不得与v华相混。
臃肿乃是劲挺的反面,滞郁乃是空灵的反面,但不得与厚拙相混。
纤巧是淳朴、凝重的反面,但不得与构件比较细的劲挺、柔婉相混。
悖谬、失位的病源每出於标新立异,逞怪炫奇。
俚俗一般是不成功的来自某一地区的乡土制品。它们常使用南榆、柞木等较软木材,制作手法,别成体系,与习见的黄花梨、紫檀器等风格不同。民间家具有的非常淳朴,即使粗糙一些,也稚拙可喜。俚俗只是这类家具中的下下品而已。
3文物(wén wù ): 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人类文化遗物。包括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遗址、墓葬、建筑和碑刻;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以及生活用品;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史料价值的手稿、古旧图书;反映各时代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4,有关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烧成温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低甚至达到800℃以下,***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
二、坚硬程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问,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三、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上作坯。烧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到1200℃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
四、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五、釉料不同
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以上几个方面中,***主要的条件是原材料和烧成温度,其他几个条件,都与这两条密切相关。因此,制陶工匠一旦掌握了烧成温度的技术,并认识到高岭土与一般黏土的区别,便具备了发明瓷器的条件。
5,陶器是指以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800―1000℃高温下焙烧而成的物品,坯体不透明,有微孔,具有吸水性,叩之声音不清。陶器可区分为细陶和粗陶,白色或有色,无釉或有釉。品种有灰陶、红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早在商代,就已出现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陶。陶器的表现内容多种多样,动物、楼阁以及日常生活用器无不涉及。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从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片来看,在中国陶器的产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
6玉,在我国是美石的同义语。古人视玉为宝,今人又把珍贵的玉石称为宝玉。我国是一
个玉石之国,但目前国内的珠宝界、考古界和地质界对玉、玉石和宝石的定义是有区别
的。目前国际上统称的玉专指软玉和硬玉(翡翠),其它玉雕石料统称为玉石。宝石是
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具有特殊光学效应的集合体,绝大多数都是某种矿物的单晶体
,如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猫眼石、碧玺、紫牙乌等。
一、硬玉
19世纪后半叶,法国矿物学家德穆尔将中国的“玉”分为软玉和硬玉(见地质情报
所:《翡翠冲的《国外地质科技》,1981年第2期)两类。硬玉,我国俗称“翡翠”,是
我国传统玉石中的后起之秀,又是近代所有玉石中的上品。
翡翠不管是“山料”(原生矿石)还是“籽料”(次生矿石),主要是由硬玉矿物
组成的致密块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组成翡翠的硬玉矿物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形成翡翠
的纤维状结构。这种紧密的纤维状结构,使翡翠具有细腻和坚韧的特点。
硬玉是由一种钢和铝的硅酸盐矿物组成,纯净者无色或白色。其块体的化学成分为
:二氧化硅占58.28%,***占13.94%,氧化钙占1.62%,氧化镁占O.91%,三氧化
二铁占O.64%,此外还含有微量的铬、镍等。其中,铬是使翡翠具有翠绿色的主要因素
。通常翡翠含氧化铬O.2~O.5%,个别达2~3.75%以上。
翡翠硬度为7,比重3.33。矿物折光率:Ng=1.667,Np=1.654;重折率0.012。
常见的翡翠颜色有白、灰、粉、淡褐、绿、翠绿、黄绿、紫红等,多数不透明,个
别半透明,有玻璃光泽。按颜色和质地分,有宝石绿、艳绿、黄阳绿、阳俏绿、玻璃绿
、鹦哥绿、菠菜绿、浅水绿、浅阳绿、蛙绿、瓜皮绿、梅花绿、蓝绿、灰绿、油绿,以
及紫罗兰和藕粉地等二十多个品种。
翡翠在我国明确地称为硬玉,可能始于宋代。而汉代张衡的《西京赋》、班固的《
西都赋》以及六朝徐陵的《玉台新咏诗序》提到的翡翠都有可能指软玉中的碧玉,而非
硬玉。正因为硬玉在唐代已不可考,故李善注《文选》、颜师古往《汉书》均未尝及之
。近来英国历史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三卷中称:在18世纪以前,中国人
并不知道硬玉这种东西。以后,硬玉才从缅甸产地经云南输入中国。前不久,苏联地质
学家基也夫林科也指出,缅甸度冒、缅冒、潘冒和南奈冒的次生翡翠矿发现于1871年,
至今已开采了一百多年,仍未采空。缅甸乌龙江河谷的原生翡翠早在13世纪(宋末至元
初)已经采矿(见《国外地质科技》)。而我国目前从宫廷珍藏和出土文物中尚未发现
明朝以前的翡翠。因此,中国人何时称硬玉为翡翠,缅甸翡翠何时输入中国,一直是未
弄清楚的历史之谜。我们期待考古工作者能有新的发现,来解决这一历史悬案。
二、软玉
软玉是我国矿物学家对英文Nephrite的译名。这一英文名称源于希腊语,有“肾脏
”之意。这是因为古代洲认为将这种玉石佩挂在腰部可以治愈肾病(久术武夫:《宝石
贵金属辞典》)。看来,古欧洲人和我国古代人一样,都迷信于玉。中国古人不仅认为
饰用这种玉可以辟邪,而且认为饮用玉粉可以治病。然而不论欧洲人也好,喜欢玉器的
墨西哥和新西兰人也好,都没有中国人使用软玉的历史悠久。中国在世界上有“玉石之
国”之称,这同发现和使用软玉的悠久历史有关。
软玉在我国有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和墨玉等品种。它们与硬玉不同,是由角闪
石族矿物中透闪石阳起石矿物(以透闪石为主)组成的致密块体。在显微镜下观察,软
玉同硬玉一样也呈纤维状结构。这种由透闪石或阳起石组成的纤维状结构,是软玉具有
细腻和坚韧性质的主要原因。透闪石是一种含水和氟的钙镁硅酸盐,其成分中常含有4%
以下的铁,当铁含量超过4%时即过渡为阳起石。我国新疆软玉块体的化学分析结果是:
二氧化硅占57.6O%,氧化铝0.25%,三氧化二铁0.66%,氧化锰0.16%,氧化镁25.61
%,氧化钙2.68%,其它杂质2.74%。硬度6~6.5。比重2.96~3.17。矿物折光率:透
闪石为Np=1.599~1.619,Nm=1.612~1.630,Ng=1.622~1.640,重折率0.O21~0.023;
阳起石为Np=1.619~1.688,Nm=1.630~1.697,Ng=1.640~1.705,重折率0.021~0.02
7。
软玉常见颜色有白、灰白、绿、暗绿、黄、黑等色。多数不透明,个别半透明,有
玻璃光泽。软玉的品种主要是按颜色不同来划分的。白玉中***佳者白如羊脂,称“羊脂
玉”。青玉呈灰白至青白色,目前有人将灰白色的青玉称为“青白玉”。碧玉呈绿至暗
绿色,有时可见黑色脏点,是含杂质如铬尖晶石矿物等所致。当含杂质多而呈黑色时,
即为珍贵的墨玉。黄玉也是一种较珍贵的品种。青玉中有糖水黄色皮壳,现有人称其为
“糖玉”。白色略带粉红色者有人称为“粉玉”。虎皮色的则称为“虎皮玉”等。
目前所知,国内除台湾丰田地区产软玉外(包括透闪石猫眼石),主要产地在新疆
。新疆和田玉的悠久历史,在《史记》、《汉书》、《魏书》、《隋书》、《旧唐书》
、《新唐书》、《五代史》等古书中,均有记载。不过,西汉以前,史籍所载新疆产软
玉的情况常夹带着不少神话故事。从《史记》中记载的《李斯谏逐客书》和《苏厉给赵
惠文王书》中的几句话(“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此数宝者秦不生焉。
”“代马胡犬不东下,昆仑之玉不出,此三宝者亦非王有已。”)来看,早在春秋战国
至秦统一六国时,新疆的软玉已从昆仑山北麓和田诸地源源不断地输向内地。尤其是密
尔岱所产的软玉块度较大,常有上万斤者。清时在乌沙克塔克台地区有密尔岱产的弃玉
三块,大者万斤,次者八千斤,又次者重达三千斤。故宫博物院珍宝馆珍藏的“大禹治
水玉山”原重一万零七百多斤,这一迄今为止的***大玉件,即产自密尔岱。
三、岫岩玉,简称岫玉,因产辽宁省岫岩县而得名。这种玉石的主要品种表面看来,同
新疆的青玉或碧玉有些相似,但组成的矿物和硬度则不同。组成岫玉的主要矿物是蛇纹
石。成分中常含有二价铁、三价铁,还混有锰、铝、镍、钴等杂质,这些混入物使岫岩
玉具有各种颜色。岫玉的颜色有白、黄、淡黄、粉红、浅绿、绿、翠绿、暗绿、褐绿及
其它杂色。其中常以绿色调为主,颜色介于青玉和碧玉之间。组成岫玉的蛇纹石矿物,
通常占85%以上,常见少量方解石、透闪石等其它矿物。透闪石的混入,可增大岫玉的
硬度。
岫玉的五质非常细腻,半透明至不透明,蜡状至油脂光泽。硬度2.5~5.5,比重2.
5~2.8。蛇纹石矿物的平均折光率1.54~1.55。蛇纹石是镁质碳酸盐岩、镁质基性宕、
超基性岩的交代蚀变矿物,也可与滑石、绿泥石等共生。
岫玉玉质同翡翠和软玉***易区分,主要是光泽(老带油脂光泽)和硬度的不同。
岫玉广泛产生接触变质的镁质大理岩中,我国很多地区具备这种地质环境,所以其
产地相当广泛。目前已知有下述不同产地和以产地为名所划分的品种:
岫玉绿色,半透明至不透明,产地在辽宁省岫岩县瓦沟。化学成份是:二氧化硅43
.80%,氧化镁42.10%,氧化钙0.56%,氧化铝0.006%,三氧化二铁0.64%,水11.81
%,杂质12.85%。硬度4.8~5.5,比重2.61。产于古老地层白云石大理岩中。
在我国江苏、浙江一带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玉器中,经鉴定发现其中有岫玉(郑
建:《江苏省吴县新石器遗址出土的古玉研究》)。殷墟妇好墓中有四十余件玉器,“
其中多数与现在辽宁岫岩玉接近,少数与河南南阳玉接近,***个别与新疆和阗(田)玉
相似。”(夏湘蓉、李仲均、王根元:《中国古代矿业开发史》第428页)。由此可见岫
玉的开采史至少有三四千年历史了。
南方玉开采史不详,因产于广东省信宜县泗流地区,故又称“信宜玉”。玉质大多
数由蛇纹石组成,并含有少量金云母、滑石、方解石、透闪石、绿泥石、绿帘石等。因
含杂质多,颜色常与岫玉不同,色调暗绿至褐绿。同时产出的地质条件与岫玉也有差别
,它产于云母片岩和条带状混合片麻岩组成的地层中,玉石矿体下面常有0.2~5.5米厚
的滑石层。
祁连玉产祁连山,玉色暗绿,带有较多的黑色脏点,岫玉和南方玉没有这一特点。
京黄玉淡黄色,也由蛇纹石组成,因产北京十三陵老君堂接触变质大理岩中而得名
。本世纪60年代发现,历史上是否开采过,情况不明。因产量过少,现已停采。
安绿石也是蛇纹石玉质,因首次发现于吉林集安县的绿水河而得名。产于蛇纹石化
大理岩古老的地层中。玉质较纯,细腻光洁,苹果绿至墨绿色,微透明至半透明。
与岫玉相似的蛇纹石玉石还有不少产地和品种。因此,当我们鉴别新石器时代以来
属于这类玉质的玉器时,切不可轻易断定玉质的来源。1977年,南京博物院在江苏吴县
草鞋山、张陵山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玉器中,经鉴定有一件玉管为蛇纹石玉石,就不是
辽宁产生的岫玉,玉料可能是江苏镇江的产物。
四、蓝田玉
蓝田玉的名称初见于《汉书・地理志》,美玉产自“京北(今西安北)蓝田山”。
其后,《后汉书・外戚传》、张衡《西京赋》、《广雅》、《水经注》和《元和郡县图
志》等古书,都有蓝田产玉的记载。至明万历年间,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称:“所
谓蓝田,即葱岭(昆仑山)出玉之别名,而后也误以为西安之蓝田也。”从此引起后世
人的纷争,有的说蓝田根本不产玉,有的说即使产玉可能是莱玉(色绿似菜叶的玉石)
。近些年,陕西地质工作者在蓝田发现了蛇纹石化大理岩玉料,认为它就是古代记载的
蓝田玉(1978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这一发现不仅引起了寻找珠玉原料的地质界
重视,也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兴趣。1982年,地质矿产部地质博物馆,展出了上述蓝田
玉的原石。这种蛇纹石化强烈时,局部已经变成与岫玉相同的玉石了。玉质从外观上看
,有黄色、浅绿色等不均匀的色调,并伴随浅白色的大理岩。这种玉石虽然不很美观,
但因为蓝田地处西安古城附近,玉质硬度为4左右,容易加工,所以古人有可能采用做为
装饰品。在汉代玉器中有两件很像现今的蓝田玉,一件是在陕西汉武帝茂陵附近出土的
大型玉铺首嵌在古墓门上;另一件是故宫博物院藏的汉代玉佩。从这两件玉器玉质和色
泽上看,很多地质学者都认为同现今的蓝田玉相似。但它是否真是古代的蓝田玉,则需
加以进一步的考查。
五、南阳玉
南阳玉因产河南省南阳而得名,又因矿区在南阳的独山,故又称“独山玉”。
南阳玉色泽鲜艳,质地比较细腻,光泽好,硬度高,可同翡翠媲美。德国人曾称其
为“南阳翡翠”,苏联地质学家基也夫林科曾把南阳玉归属于翡翠类型的玉石矿床。据
河南地质工作者近几年的研究,探明南阳玉是一种蚀变斜长岩,组成矿物除斜长石外,
还有黝帘石、绿帘石、透闪石、绢云母、黑云母和榍石等。经过显微镜鉴定,玉质含有
多种蚀变矿物,蚀变作用以黝帘石化、绿帘石化和透闪石化为主。由于玉石中含各种金
属杂质电素离子),所以玉质的颜色有多种色调,以绿、白、杂色为主,也见有紫、蓝
、黄等色。
南阳玉硬度6~6.5。有玻璃光泽,多数不透明,少数微透明。化学分析的结果是:
二氧化硅41~45%,氧化铝30.71~34.14%,氧化镁0.28~1.73%,***0.02~2.64
%,三氧化二铁0~0.8%,氧化亚铁0.27~0.88%,氧化锰0.02~0.1%,三氧化二铬0
.01~0.34%,结晶水0.23~0.74%,二氧化碳0.06~0.52%。南阳玉的微量元素分析结
果是:铬0.01~0.5%,镍小于0.1%,钒0.001~0.1%,锰0.01~0.05%,钛0.001~0
.5%。
据文字记载,南阳玉在汉代已开采是无疑问的。近来考古出土的资料将南阳玉的开
采推到商晚期以前。1952年李济在《殷墟有刃石器图说》中指出,殷墟有刃石器凡四百
四十四件,其中有玉器七件,而这七件玉器的质料全是南阳玉。《安阳殷墟五号墓的发
掘报告》中也指出,殷墟妇好墓中出土的七百余件玉器,其中四十余件标本经初步鉴定
,“其多数与现代辽宁岫岩玉接近,少数与河南南阳玉接近,***个别的与新疆和阗(田
)玉相似。”(《考古学报》1977年第2期)而1983年10月在四川成都“宝石讲座和学术
交流会”上,河南省地质局在宣读关于南阳玉的一篇论文中说,在南阳县黄山出土一件
南阳玉玉铲,经鉴定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产物,距今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可知南阳玉早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被采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