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的翡翠玉有好多颜色的,“翡翠”两个字就包含两种颜色--翡为红色,翠为绿色,还有黑色,白色,黄色,紫色等,甚至连彩虹糖的颜色都有,喜欢的人也就不一样。白色不怎么被人喜欢,可是我从事这么多年还挺喜欢白色的,它跟羊脂玉很像,但是它的密度却比羊脂玉大。所以不论什么颜色只要是缅甸玉石,都是翡翠,也就是硬玉。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大家。
你好,缅甸翡翠颜色多彩多样,例如:红黄蓝绿白黑紫都有。
您发上来的翡翠就是我们常说的白底翡翠,也是翡翠的一种。
对于翡翠的“ABCD”货,应该怎么鉴别和处理?
翡翠A、B、C、B+C(D)货在《系统宝石学》中已经进行定义:
天然翡翠,称A货;
人工漂白、充填注胶处理,称B货;
经染色处理,称C货;
如果同时存在漂白、充填处理和染色处理,称B+C货(D货);
B、C、B+C(D)均称为人工处理后的翡翠,不是天然翡翠,对身体有害。可目前一些不良商家,对不懂珠宝知识的消费者解释为“积压处理”、“降价处理”等。
做为消费者,如何凭肉眼迅速鉴别翡翠A、B、C、B+C(D)货?下面,遇好总结了几点简单易懂的鉴别方法,共同交流:
1、鉴定证书
A:无论国检、省检,鉴定结果为“俗称A货”。
B、C、B+C(D):鉴定中心一般不出鉴定证书;若有证书,鉴定结果为“处理”。
2、颜色
A:分布不均,伴有色根。绿色为铁所致,总会残留一些黑色小点和褐色铁质痕迹。
B:颜色一般显得鲜艳,不太自然;颜色分布无层次感;有时会让人感到带有黄气。
C:呈网脉状分布于裂纹或颗粒之间,色呈丝网状。没有色根、铁迹、绿色变淡。
B+C(D):颜色沿矿物颗粒之间间隙分布,呈丝瓜瓤结构;有平等细丝状的绿色;色形的边界模糊不清。
3、结构
A:不同品级翡翠其结构不同。高档翡翠:纤维状、细腻,肉眼和放大镜都无法看到,透明度好;中低档翡翠:粒状,肉眼可见近圆形晶体矿物或者是白云朵状的小斑点(石花),有时可见结构粗的翠性。
B:在透射光照射下,可见内部纵横交织的裂隙;在反射光下,表面溶蚀凹坑或蛛网状网纹清晰可见。
C:结构疏松,颜色沿裂缝或石纹生长。
B+C(D):结合B 、C特征。
4、光泽
A:呈带油感的玻璃光泽,当转动成品时,表面的反光点快速移动,晶莹而灵活。
B:具有树脂光泽或蜡状光泽,用10倍放大镜贴近观察,有时在表面见到半透明的乳白色堆积物。
C:具有树脂光泽或蜡状光泽。
B+C(D):具有树脂光泽或蜡状光泽。
5、重量:
A:密度为3.33g/cm3左右。用手掂量,有“打手”的感觉。
B、C、B+C(D):密度较A货低。用手掂量,较A货重量减轻。
6、手感及声韵(声音主要用于鉴别手镯):
A:手摸时将其贴于脸上或置于手背上有冰凉之感,反复顺摸会有沾水的涩感;对碰时,均能发出清脆的声音。
B、C、B+C(D):表面反复摸、擦,就像摸玻璃一样温滑,没有A货的湿涩感;轻微撞击,声音发闷,声音沙哑。
(原创,禁止转载!)
翡翠怎么鉴定真假-检验机构验证。对于翡翠新手来讲,***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到当地的玉石质检中心去检验,将鉴定证书及玉石拿到检验中心检测。早的话当日就能出结果,晚点三天之后也能出结构,正规玉石检测机构都是有国家权威认定,在鉴定结果的准确性特别有保障。倘若翡翠真假出现问题也能以检测结果作为证据,起诉不良商家。
看颜色。A货翡翠是天然形成的玉石,其内部颜色有色根,分布自然但不均匀。色根并不是翡翠的颜色有根,简单来说是指翡翠内部的墨绿色“活斑”,它是翡翠的瑕疵。也可以说翡翠的色根是翡翠中颜色聚集在一起的现象。更大的叫做“藓”。但是染色翡翠是通过将染色剂浸入翡翠种,所以染色翡翠颜色会呈现网丝状发散开来,颜色更多浮在表面。
天然形成的翡翠并非是完美无瑕的,更多是像是拼凑而成的,所以翡翠颜色过度和透明度过渡时会有明显的界限。不可否认的是确实有***品翡翠过渡翡翠自然均匀,但是价格也十分昂贵。翡翠b货由于经过化学物质的冲洗,将内部瑕疵洗清后注入染色剂,所以颜色的过度***其自然和谐。市场常见的翡翠界限都比较明显,如果你碰到过渡自然且价格便宜的翡翠就要十分小心了。
天然翡翠内部有瑕疵很正常,包括棉、裂、纹、杂质。翡翠棉是指翡翠内部斑块状、丝状、波纹状的微透明的白色矿物。翡翠的裂,是指由于岩层运动,使翡翠磕碰撞击而形成的裂纹。纹是如果裂愈合后形成的“疤”。杂质是在翡翠中存在的特别难看的颜色或黑点,如黑点、黑斑、土黄色、灰黑色等,俗称脏色。正常的翡翠并非完美无瑕,如果一件翡翠完美无瑕,像个玻璃一样又透又绿,要么是天价,要么就是假货。
***后在说一句,不要太贪小便宜,天然翡翠没有完美无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