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翡翠

古代的和氏璧是什么玉?六大猜想

玉仓库发布时间: 2025-01-17 作者:玉小编 阅读量:908

众所周知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具有传奇色彩的文物了,关于和氏璧还有一个小故事,除了有小故事之外,关于和氏璧还有一些成语的由来比如价值连城、完璧归赵,还有一些历史人物如卞和、蔺相如、秦始皇,这些都是由和氏璧引起的,那么和氏璧是什么玉呢?我们从前只关心了这些典故,却不知道和氏璧是什么玉,还有现在它去哪儿了呢,关于和氏璧是什么玉的说法出现了很多种,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的和氏璧是什么玉?六大猜想-第1张-翡翠-玉仓库

春秋时楚人卞和在山中得一块璞玉,献给楚厉王、武王,王不识玉反断其左足和右足。到文王时卞和抱玉哭于荆山下,王使人剖璞,果真得到宝玉,名之谓和氏璧。

等到大概三百年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和氏璧从赵国抢来,命李斯将其做成了一块玉玺——即传国玉玺,李斯在玉玺上用小篆刻上8个字:受命于天,既受永昌。秦灭亡后,玉玺被汉得到,在王莽篡汉时,玉玺被摔掉了一个角,后被巧手匠人用黄金镶上,是为金镶玉玺,至东汉时金镶玉玺仍为传国玉玺,但是在汉末,天下大乱,金镶玉玺就此失传,不知道哪里去了,所以现在和氏璧的去向也就成了千古之迷了。

古代的和氏璧是什么玉?六大猜想-第2张-翡翠-玉仓库

和氏璧是什么玉

说法一:和氏璧是独山玉,河南南阳独山玉的产地与卞和所在的湖北襄阳***近,所以独山玉的可能性较大。然而独山玉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被开采利用,至卞和所处的春秋时期已普遍流传,楚国的玉石鉴定高手们没理由不识独山玉。

说法二:和氏璧是和田玉,璞就是藏有玉的石头,外面是石头,美玉藏中间,正符合和氏璧“玉璞”的特性。然而,不管是和田籽料还是山流水料,都特征明显,当时宫中不乏玉石鉴定高手,由此可见卞和所献的不一定是和田玉

说法三:和氏璧是拉长石,现很大一部份学者认为和氏璧为拉长石的可能性***大,原因是根据唐末道士杜光庭的记述“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符合拉长石的变色光学效应,且杜光庭曾随唐僖宗入蜀避乱,亲眼见过传国玉玺,其描述应该可信。但拉长石和玉石肉眼看有明显的区别,而且传说中的和氏璧是玉璞状,有较厚的皮壳,拉长石却未曾见到似有皮壳的形态出现过。

说法四:和氏璧是月光石。1986年,地质考古学家郝用威在全国地学史学术会上以《和氏璧探源》为题宣布了这一发现:“和氏璧为月光石,产于神农架南漳西部沮水之源的板仓坪、阴峪河一带,那里是当年卞和抱璞之处……”然而,在当时已玉比德的文化背景下,能作为传国玉玺的玉一定是端庄大气的,月光石未免太跳脱了吧

说法五:和氏璧是绿松石。元代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中称:“传国玉玺色彩青绿而玄,光彩照人。”中国著名地质学家章鸿钊,根据杜光庭杜光庭的《录异记》和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对和氏璧颜色现象的描述,认为产自湖北荆州地界的“和氏璧”,可以解释为绿松石岩,俗名“襄阳甸子”。由于绿松石是湖北特产的玉石,正在古代所谓荆州地界之内,而且,绿松石通常有一层外皮。

说法六:和氏璧是蓝田玉。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邵晶讲解,蓝田自古出美玉,战国时期著名的“和氏璧”据研究就是蓝田玉。中国人5000多年前已开始出现较成熟的玉艺术品,但考古发现仰韶文化时期的玉器长期十分稀少,蓝田新街遗址发现的玉器相关的文物如毛坯、成品、废品与废料等系统性地出土,在早期玉器史上尚属首次。

总的来说,和氏璧是什么玉,还是没有***正确的答案,毕竟,和氏璧已经失传很多年了,不过,和氏璧不管是什么玉,都是无价之宝。看完以上这些关于和氏璧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我们能有所帮助。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