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底子是只翡翠的主体色泽。底子灰也叫“灰底”是指翡翠的主体色泽灰暗,不鲜艳。底子发灰的翡翠,通常杂质含量比较多,种地不通透,即便颜色不错,也会透着一股灰扑扑的感觉。与其相反的叫底子阳也称”阳底“,指翡翠的主体色泽鲜艳。通常底子灰的翡翠玉质较粗,通透性差,加上色泽灰暗不鲜艳,所以价值不高。
翡翠原石的底子也是决定着它价值的重要因素,而翡翠原石中只有底子干净,清澈的,这样的翡翠原石才是***值钱的,一般底子灰的翡翠原石价值都很低。灰在翡翠中的含义有些许模糊,也许因为它不过是一个微小的细节而已,受重视的程度有限,但它又实实在在存在,或多或少影响着翡翠的品质。翡翠中除了颜色的部份,就是翡翠的底子,这个定义将翡翠一分为二。底子的品质以净度衡量,净度是指能够影响到翡翠内部完善性的各种因素,如石花、黑点、黑块、石纹等,其实“灰”也是影响因素的一种。 底子是翡翠玉肉的一个构成部位,它与色或花一起构成了翡翠的肉。
如果底子显“灰”,一般将此底子定义为灰底,灰底可以用“发灰”描述。发,有生长,产生的意思,发灰即是翡翠底子生长出灰色的状态,这个生长出的灰色显然不是翡翠颜色定义中的其中之一,如果是单指翡翠的颜色,则背离底子与颜色的区别。至此,这就是一直没有使用灰色一词解释底子发灰的原因,那么“灰”由何而来,“灰”与尘的关联,使得我们可以推测,底子中存在如灰尘般的某些肉眼不可见的悬浮物,正是这类杂质构成了或深或浅的灰色,并对翡翠的品质产生负面的影响。
“灰”同样作用于翡翠的颜色,无论绿色、红色还是黄色,这样的作用结果主要表现在明度。“灰”是无彩色,即没有色相和纯度,只有明度,翡翠的颜色掺杂混合“灰”后,并未产生不同于原来颜色的新颜色,只是使得颜色的明暗发生变化,光亮程度急剧下降,颜色产生暗沉的感觉,此即为常说的某种颜色的“偏灰”。偏灰的结果并无产生新的颜色,从侧面佐证了“灰”不是单纯的灰色,而是由混入颜色之中的某种细微杂质构成,如翡翠的绿色混合“灰”,仍然是绿色,偏灰表达了绿色显暗不光亮的特征,反映了颜色的质感。
翡翠原石中底子灰是不好的,如果翡翠原石的底子出现灰色那就有可能会降低翡翠原石的价值,只有翡翠原石的底子清澈见底,这样的翡翠原石才是***值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