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荧光剂的翡翠手镯戴着无害。所谓荧光剂应该指的是,荧光粉洗底的方法。是采用荧光粉处理,让翡翠的水头看上去更好透明度更高,还会有一定的荧光反应,光泽却有些不自然,在自然光下会有着淡蓝色的荧光。此外,还有的翡翠通过浸蜡,在紫外灯下发出蓝白色荧光。虽说,这些对人体影响并无充分证据,但是这种翡翠,在佩戴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慢慢变黄,变黄后特别难看,所以还是不建议购买佩戴的。
其实荧光剂在生活中非常普遍。例如一些食物、药物、细菌有天然荧光剂,在紫外灯的照射下有同样荧光反应,其实都有添加荧光增白剂,不过用量是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的,成分天然,是安全的。而且,按照国际标准“急性毒性剂量分级表”判定,荧光剂像盐一样安全,吃多了才会出事。简单来说就是,荧光剂和食盐一样,一次吃50g以上,才有影响。
而翡翠,一般是不会加荧光剂的,但也会荧光造假。何谓荧光呢,就是当晃动翡翠观察时,能看到泛着柔和的朦胧白光,就像云中月那般,这就是荧光。当然,这现象一般也只会在冰种或玻璃种翡翠中出现。而市面上,造假荧光应该就是荧光粉洗底。采用荧光粉处理,让翡翠的水头看上去更好透明度更高,还会有一定的荧光反应,光泽却有些不自然,在自然光下会有着淡蓝色的荧光。
此外,还有的翡翠通过浸蜡,在紫外灯下发出蓝白色荧光。虽说,这些对人体影响并无充分证据,但是这种翡翠,在佩戴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慢慢变黄,变黄后特别难看,所以还是不建议购买佩戴的。
人带上含有注胶的手镯对人有什么害处
市场上有的“翡翠”是B货。所谓B货,就是用一些普通玉石,采用强酸强碱浸泡1个月左右,形成空隙,再注入绿色的胶,十分逼真。真的翡翠摸上去温润、冰凉,通过光线看纹理是有层次,不均匀的,而假的则相反。戴假的,对身体健康也会有损害,里面有的制剂会致癌。
翡翠经过了处理,就已不是天然的翡翠了。翡翠(处理)----就是经过酸洗去除杂质后,作了注胶处理,或作了人工染色(致色)处理的翡翠,实际上就是珠宝界俗称的翡翠B货,C货或(B+C)货。自1997年5月1日标准《珠宝玉石名称》生效实施后,在翡翠商品的标签标识中,已取消了翡翠A货,B货和C货等商品俗名,而用“翡翠(处理)”概括取代了翡翠B货,C货及(B+C)货。若翡翠名称后面没有括号注明,则表示物品是天然翡翠,是真货(商业俗名A货,例如质量检验合格卡上写着“翡翠手镯”,则表明该手镯是用天然翡翠制成的,此手镯未经酸洗注胶处理,也没有作过染色处理。
所谓玉器的化学处理,无非分为两种:一种是翡翠的强酸侵泡,然后再注胶,注色。一种是和田玉皮色的化学染色。酸洗之后的翡翠,会用大量清水洗净,注入的胶水和颜色,会随着胶体一起凝固成型,所以目前经过化学处理的翡翠,我曾经做过试验,07年把它泡在鱼缸里,7年了也没见褪色,而且金鱼也一点事情都没有。由此可见,做成成品之后,其实它的性质还算比较稳定的,不会由于一般佩戴而伤害皮肤。但话又说回来,明知化学处理过还戴着,心理上的阴影还是有的,潜在的危害随着岁月的累积,谁也说不清,所以个人建议还是弃置比较合适。至于染色后的和田,确实会有损伤皮肤的情况,我有位朋友佩戴一周后就出现皮肤红斑的情况,取下来,然后搽药,很快痊愈。这类直接染料染色的皮,直接接触皮肤,的确有很明显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