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雾是指翡翠的皮(己风化或氧化)与翡翠内部(无风化或氧化)或称肉之间的一种半氧化微风化的硬玉。实质上它也是翡翠的一部分,是从风化壳到未风化的肉(翡翠)的一个过渡带。雾的颜色和存在能说明翡翠内部杂质多少,“种”是老是新,透明度的好坏及其内部的干净程度等。但它不能说明其内是否有绿,与绿无关。雾分白、黄、红、灰、黑等。如把外皮磨去,露出淡浅的白色称白雾,说明其内杂质少“地”干净,有一定的透度,若白雾之下有绿,就是非常纯净的翠绿,与地互相搭配价值连城。白雾也说明“种”老,一般人都喜欢赌白雾。黄雾显示其内的铁元素和其它元素正在渐渐氧化,但还没有严重氧化。若为纯净的淡黄色的雾,显示杂质元素少,常出现高翠,但有时因铁离子产生的蓝绿色调可能进入翡翠的晶格,也出现微偏蓝绿色调的绿。红雾说明其内所含铁元素己严重氧化,可能翡翠内部出现灰“地”。黑雾主要为大量杂质元素氧化所致,显示翡翠内部杂质多,透明度差。个别黑雾也会出现高翠,但有时水很差
并非所有翡翠均产生雾,有些玉石场所产翡翠并无雾。一般来讲能产生雾的翡翠原料多产在老厂及新老厂的矿山上
“地”的含义是翡翠的绿色部分及绿色以外部分的干净程度与水(透明度)及色彩之间的协调程度,以及“种”、“水”、“色”之间相互映衬关系。民间称“地”为“地张”或“底障”等。翠与翠外部分要协调,如翠好必须翠及翠外部分水,要好才映衬协调,若翠很好但翠外部分水差杂质脏色多,称“色好地差”。翠的“水”与“种”要协调,如“种”老色很好,水又好,杂质脏色少,相互衬托,强烈映衬出翡翠的情丽,润亮及价值来。“地”的结构应细腻,色调应均匀,杂质脏色少,有一定的透明度,互相照应方能称“地”好。不好的“地”称石灰地, 狗屎地等。水不好的翡翠称"底干"
缅甸翡翠才有“红雾”和“黄雾”?
市面上流传一种说法,缅甸翡翠原石在皮壳和肉之间有雾,而危地马拉场口较新,所以没有雾,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危地马拉翡翠的颜色翡翠丰富,缅甸翡翠有的颜色它都有,缅甸翡翠没有的颜色它也有。
危地马拉翡翠也是有红翡和黄翡的。一般人认为危地马拉翡翠没有红翡和黄翡,是因为:,危地马拉翡翠原石缺少雾,而缅甸翡翠的红翡和黄翡是雾形成的,所以误以为危地马拉翡翠没有红翡、黄翡。第二,危地马拉翡翠的红翡和黄翡,品质较低,危料特征明显,市场价值较低,而且也不能冒充缅甸料 销售,因此市面上非常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