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翡翠染色的常见方法有三种,一种是【有机染料染色】,第二种是【镀膜、热烤或电镀】,第三种是【高能粒子“轰击”】。前两种方法的染色原理相似,所以鉴别方法也相似,我们先来看一下前两种
1、用前两种方法进行染色的翡翠颜色常偏黄或偏蓝,人们又给这样的翡翠颜色取了个名字,叫做【邪色】。邪色看起来气质不佳,无法与阳绿色相比。我们可以将翡翠放在放大镜下,如果是经过染色的翡翠,那么在翡翠的相邻颗粒之间,我们会发现微细的发丝状裂隙中沉淀了染料
2、用【高能粒子】“轰击”的加色翡翠,绿色是比较均匀的。不过,翡翠被“轰击”以后,表皮的破坏性更大,而被轰击的地方相对没有被轰击的地方会出现深痕
我们也可以用【Chelsea滤色镜】来检查翡翠是否染色。经过染色的翡翠在滤色镜下显示深红色。而没有经过染色的翡翠,在滤色镜下呈现黄绿色。不过,我们更好在光线正常的地方对翡翠进行照射。
另外还要注意,不要用【电池快要耗尽的聚光电筒】,因为在这样的光线下照射的染色翡翠显示不出明显的深红色。
请问翡翠手镯中的白雾是什么?
什么是“雾”呢?
"雾”是指存在于外层风化壳与内部翡翠之间的一层雾状不透明物质,实际上是一种硬玉矿物退变质作用的结果。简言之,“雾”是指翡翠的皮(己风化或氧化)与翡翠内部(无风化或氧化)或称肉之间的一种半氧化微风化的硬玉层
翡翠原石的雾有厚有薄,主要有白雾、黄雾、黑雾和红雾。人们一般都更喜欢白雾,有一位行家就曾说过,“凡是有白雾的石头,一般种都相当好,水分可能有高有稍低的,但总体都不错。而且白雾的石头一般是白盐砂皮,大多有比较好的阳绿色、翠绿色或阳味。”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什么是“白雾”?
白雾一般出现在黄盐砂和黑钨砂皮壳下,厚薄不定,但多数比较薄。把外皮磨去后露出来的白色,像大蒜的皮覆盖在玉肉上,称之白雾。这种雾里的石头颜色显淡,但一旦把雾去掉,色就会浓了。白雾一般在白盐沙和白蟒下面
白雾实际上是翡翠砾石在风化搬运和沉积后风化成岩作用的产物,是硬玉矿物遭受风化淋漓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白雾层的主要矿物成分还是硬玉,并没有其他矿物质的形成,所以使得很多的专家学者认为白雾是“热液成矿期间,后期无色的翡翠沿裂隙对早期的有色翡翠进行渗滤交待的产物,以后又沿着这些裂隙风化崩解,然后再崩解的砾石表面又形成白沙皮,因此从一块砾石的表面向里,有些地方有白雾,有些地方没有”
显然这种推理是错误的,因为很多白沙皮的翡翠赌石全部有雾,而且所有的翡翠白沙皮白雾石头都刚好在这种后期的白色翡翠脉那里发生崩解也是不可能的。小编(da6199)以为,形成白雾白沙皮的砾石在成分上来讲,含铁量很低或几乎没有含铁,硬玉岩结构致密,所以在风化淋滤过程中,对硬玉本身没有什么破坏,只是沿颗粒之间的界面,产生一些微溶解作用,导致晶体结合面位置微细空隙的形成,从而在光学下产生漫反射,使我们感觉这个层的翡翠产生白雾状的感觉。这也许是白雾产生形成的更好解释
白雾的翡翠几乎全部产于白沙皮的翡翠赌石,在某些黄沙皮或黑沙皮的赌石白蟒下面也会有白雾,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白沙皮、 白雾的翡翠赌石基本上内部的翡翠肉质部分地色很浅、种水好,是缅甸翡翠赌石中为大家喜欢的,很多投标者均钟情于这种白色的石头,因为即使这种石头没有颜色,它们的种水很高,何况这种石头常常内部带有散跳色(II期翡翠)或脉形的翠绿色(III期翡翠)细脉及带子脉,这种十分洁白地色的翡翠加上鲜艳的翠绿色,种水十分好,这不就是我们心目中的翡翠吗?而且这种白沙皮白雾的石头***主要的产地就是老场区的木那场口。
手镯断了,有没有修复的价值啊,看断
玉镯断了可以修复。
按断裂的程度的修复方法:
1、轻度断裂:玉镯只有一个断裂口,并对整个手镯的牢固性没有很大威胁。可用黄金(或白金)把两头裂口包起来,重新又是一个手镯
2、中度断裂:玉镯只有一个断裂口,裂口地方有明显的玉石蹦缺,并对整个手镯的牢固性构成威胁。在缺口的地方进行加工,把缺失的部份加以装饰连接起来
3、严重断裂:当玉镯被摔得“粉身碎骨”,也就是断成两半或断成几节,无法进行佩戴时,取其之精华进行镶嵌加工,或加工成小的翡翠饰品。
辨别玉镯是否值得修复:
1、玉镯的材质。玉镯材质的优劣是决定是否值得修复的一大因素,如果一般的材质的玉镯断裂了,就没必要修复了,如玛瑙、岫玉手镯等,价格便宜,也就一百几十一个,与其修复还不如另买一个。如果是和田玉或翡翠,也要看它的材质是不是很好,如果不是很好的话也没必要修复。
2、是否具有保值意义。虽然玉镯的材质不是很好,但是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或文物价值的可以花点费用进行修复。
3、是否具有纪念意义。玉镯不仅是首饰佩戴的作用,很可能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如家传的,丈夫或男友送的,朋友送的等等,这样的玉镯的价值不仅是玉镯本身,更是超越玉镯本身价值的一种精神价值,如果条件允许的话都可以进行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