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是一件需要慎重的事情,从古至今关于祭祀的讲究一直都有不少,人们也会在祭祀之前选择好祭祀吉日和祭祀物品,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4祭祖***佳黄道吉日(正月),欢迎参阅。
祭祖***佳黄道吉日(正月)
2024年1月1日 星期一 农历:2023年十一月 (小) 二十 属兔
2024年1月2日 星期二 农历:2023年十一月 (小) 廿一 属兔
2024年1月4日 星期四 农历:2023年十一月 (小) 廿三 属兔
2024年1月5日 星期五 农历:2023年十一月 (小) 廿四 属兔
2024年1月6日 星期六 农历:2023年十一月 (小) 廿五 属兔
2024年1月7日 星期日 农历:2023年十一月 (小) 廿六 属兔
2024年1月11日 星期四 农历:2023年腊月 (大) 初一 属兔
2024年1月12日 星期五 农历:2023年腊月 (大) 初二 属兔
2024年1月13日 星期六 农历:2023年腊月 (大) 初三 属兔
2024年1月14日 星期日 农历:2023年腊月 (大) 初四 属兔
2024年1月17日 星期三 农历:2023年腊月 (大) 初七 属兔
2024年1月18日 星期四 农历:2023年腊月 (大) 初八 属兔
2024年1月19日 星期五 农历:2023年腊月 (大) 初九 属兔
2024年1月22日 星期一 农历:2023年腊月 (大) 十二 属兔
2024年1月23日 星期二 农历:2023年腊月 (大) 十三 属兔
2024年1月26日 星期五 农历:2023年腊月 (大) 十六 属兔
2024年1月30日 星期二 农历:2023年腊月 (大) 二十 属兔
2024年1月31日 星期三 农历:2023年腊月 (大) 廿一 属兔
为什么要祭祖
祭祖是孝道文化的传承。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都是以孝道治国,孝道是中华传统美德,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而人来源于物,物来源于天地。
由于自然界给了我们衣食,祖先给了我们生命,所以要报本答恩,报答的方式便是敬天祭祖。祭祀祖先是为了发扬孝道,“家祭勿忘告乃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礼记。坊记》说:“修宗庙、敬祀事,教民追孝也。”
祭祖是教化文化的传承。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祭祖的内涵逐渐演变为纪念祖先的崇高人格和丰功伟绩,成为圣贤崇拜的文化价值理想。荀子曰:“下以教诲子弟,上以事祖考。” 祭祀会常常提醒自己的孝思,不忘祖先就是不忘本。孝是德之本,也是仁之本。
祭祀起源
***初的祭祀活动比较简单,也比较野蛮。人们用竹木或泥土塑造神灵偶像,或在石岩上画出日月星辰野兽等神灵形象,作为崇拜对象的附体。然后在偶像面前陈列献给神灵的食物和礼物,并由主持者祈祷,祭祀者则对着神灵唱歌、跳舞。进入文明社会后,物质的丰裕,使祭祀礼节越来越复杂,祭品也越来越讲究,并有了一定的规范。
祭祀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是儒教礼仪中主要部分,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是以事神致福。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天神称祀,地祇称祭,宗庙称享。祭祀观则记载儒教《周礼》《礼记》与《礼记正义》《大学衍义补》等书解释。古代中国“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祭祀有严格等级。天神地祇由天子祭。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只能祭己祖先和灶神。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是祭祖日。
“祭祀”也意为敬神、求神和祭拜祖先。原始时代,人们认为人的灵魂可以离开躯体而存在。祭把便是这种灵魂观念的派生物。***初的祭祀活动比较简单,也比较野蛮。人们用竹木或泥土塑造神灵偶像,或在石岩上画出日月星辰野兽等神灵形象,作为崇拜对象的附体。然后在偶像面前陈列献给神灵的食物和其它礼物,并由主持者祈祷,祭祀者则对着神灵唱歌、跳舞。祭祀礼节祭品有一定的规范。
祭祖是什么意思
祭祖,是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习俗。人们相信祖先的灵魂会如同其他神祗一样,对自己的子孙有施福降祸的能力。所以古人敬礼祖先,求其施福避祸,并供奉祭献,这就是祭祖的由来。
未成年的孩子是没办法自己活下去的。这个时候,对于人类来说,理论上有两种选择:生而不养和生养合一。
但是,人类不管是出于天性也好,还是出于后来提炼出来的责任和义务也好,不约而同地选择后者。因为唯有这样,人类的发展和文明才能延续。
祭祖有什么讲究
1、时间
上坟不过未时,未时就是下午的13:00~15:00。一般建议白天去上坟,清晨和傍晚属于阴气较重的时间段,白天上坟的话,建议在上午9点到下午3点上坟***好。
2、穿着
上坟的时候,不要空崭新的鞋子前去,通常来说,扫墓时要着深色衣服,衣着要整齐,神情须庄重肃穆。
3、直接回家
许多人扫墓完都习惯直接回家,但是,老人们认为,这样的行为不妥当,建议扫墓完到附近热闹的地方走走再回家。
4、言行
上坟这天,磕头行礼,言行举止一定要落落大方,循规蹈矩,千万不要一副吊儿郎当满不在乎的样子,不要口出妄言,更不能说脏话,此时此刻务必要保持严肃恭敬,内心一定要真诚,满怀对先人的追忆,充满悲伤思念之情,不要玩世不恭,抱着娱乐热闹的心态,记住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代表着对已故之人的尊重,不要做出大不敬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