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学文化  民俗文化

供桌上的供品摆放_供桌上的供品摆放图

玉仓库发布时间: 2024-08-16 作者:玉小编 阅读量:269

在香火鼎盛的寺庙,或者家里供奉的神明,是需要上香供奉的,那你知道供桌上的供品摆放有什么讲究吗?供桌上的供品也是有讲究的,比如供品的物件与数量也是有说道的,还有一些比较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只有***虔诚的心才是***有敬意的供品,下面小编就为各位朋友们带来供桌上的供品摆放图的介绍,希望能帮助到各位小伙伴!

供桌上的供品摆放_供桌上的供品摆放图-第1张-民俗文化-玉仓库

供桌上的供品摆放

根据习俗,这些供品通常摆放在供桌的高处或适当的位置。重要的是,摆放供品应当以虔诚和敬意的心态进行,并遵循个人的信仰和传统。如果不确定具体的供品摆放顺序和方式,可以请教宗教领袖、长辈或有经验的人士,以确保行为得到指导和尊重。***重要的是,摆放供品是一种表达诚挚心意和敬意的仪式,应当以真诚和敬重的态度进行。

1 准备供品

根据个人的信仰和传统,在供奉前准备好供品,可以包括鲜花、水果、糕点、纸钱、香烛等。确保供品是干净、整齐并符合自己的信仰和教义。

2、准备供桌或供台

选择一个干净、整洁的地方摆放供桌或供台,通常摆放在室内或室外的场所。可以使用红布或其他装饰物覆盖桌面,以示尊敬和庄重。

3、摆放供品

根据信仰和传统的规定,按照一定的顺序将供品摆放在供桌上。通常,供品是由高到低、由左到右、由重要到次要的顺序摆放。

4、摆放鲜花

鲜花通常摆放在供桌的中央或稍高位置,以表示尊敬和美好。可以使用花瓶或花插支撑鲜花,确保花朵保鲜。

5、摆放食品

如果供奉食品,可以将水果、点心或糕点摆放在供桌的左侧或右侧。根据传统,水果应当整齐地摆放于盘子或碟子中。

6、摆放纸钱和纸品

纸钱和纸品通常摆放在供桌的中间或下方,表达对逝者的敬意和祝福。可以将纸钱叠放或摆放在特定的纸品上,如衣服、车辆等。

7、摆放香烛

香烛通常摆放在供桌的一侧,可以是供桌的左侧或右侧。可以点燃香烛,表示虔诚和敬意。

8、摆放其他供品

根据自己的信仰和传统,还可以摆放其他供品,如佛像、经书、神像等。

供桌上的供品摆放_供桌上的供品摆放图-第2张-民俗文化-玉仓库

供桌上的供品摆放图

香,代表“清静”。常为神明供香,能得道业清静,身心安稳的福报。

花,代表“自然”。常为神明献花,能得相貌端正,身体康健的福报。

灯,代表“光明”。常为神明供灯,能得运途顺遂,消灾免难,能拔济先祖脱离幽冥。

水,代表“智慧”。常为神明供水,能得大聪明、大智慧。

果,代表“圆满”。常为神明供果,必得善果,不遭冤孽缠绕。

通用的摆放规则:

1、摆放顺序:供品通常由高到低、由左到右、由重要到次要的顺序摆放。

2、摆放位置:供品可以摆放在供桌的中央或左侧。

3、摆放方式:供品应该整齐、有序地摆放,保持干净、整洁。

4、供品数量:供品数量应该适中,不宜过多或过少。

5、供品类型:根据不同的信仰和传统,可以选择不同的供品,如鲜花、水果、糕点、纸钱、香烛等。

供品的禁忌

1、香

香是道士及信徒通感神灵之物。道士要上香,信众求神也要上香,上香时,持香者要手指干净;

忌:“信手拈香,触以腥秽”。

2、花

现代供神之花,常以梅、兰、菊、竹四时鲜花为上品,次为水仙、牡丹、莲花。敬神所用鲜花,首重清香芬芳;

忌:香味强烈、色泽过于浓艳、带刺的鲜花忌用于敬神。

3、灯

醮坛所用之灯,须用植物油燃点;

忌:用六畜脂膏之油,否则会触秽神灵。

4、水

道门称奉献斋坛之水为七宝浆;

忌:用生水及不洁之水。

5、供果

道教所用的供果必须是“时新果实,切宜精洁”,且“宁供树上吊的,不供地上种的”。常见的是供奉“四干四水”即四种干果(如枣子、桂圆、松子、核桃等)、四种水果(如苹果、梨等);

忌:用石榴、甘蔗之类及污秽之物。除此之外,食过之物、冬瓜、李子(不供老君)、石榴(不供真武大帝)也都不能用于供神。

佛前上供水果的3条禁忌

第一、不可供养坏果

从世间法的角度来说,我们大多数人学佛不是为了悟道,求解脱,而是为了求得世间的一点福报。这个虽然不是究竟的,但是也未尝不可,佛门广大,佛菩萨有求必应,只要是正当的,符合因果规律的愿望,佛菩萨定会满足你的需求。所以,“水果”是代表“结果”、***终的成果等,我们肯定不希望他是“坏”的,不圆满的,因此,在佛前供养水果一定要注意是新鲜的水果,不要拿腐烂的水果去供养。

第二、需洗净后再供养

供养佛菩萨之前,要先将水果洗净,洗去上面的污垢,这也是我们应该做到的。体现的是自己的一颗清净心,还有对佛菩萨的恭敬。我们将心比心,自己在食用水果之前,也要洗净,有的还要去皮,自然我们在佛前供养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到这一点。

第三、牢记因果二字

回归到佛前供养和佛法的本质上来说,其实我们***终要牢记,并且真正要依教奉行的就是“因果”二字。我们的每一次供养的行为,甚至包括诵经,念佛,拜佛,持咒等等,都是对我们自心的一次洗礼。要将“因果”二字深深地映入脑海中,映入自己的内心,潜意识当中,当我们举手投足,一言一行,乃至起心动念的过程中,都要牢记“因果”,不违背因果去做。佛说“身口意”三业,只要真正的深信因果,就可以不造业或者少造业,做到“三业”清净,则业障自除,烦恼不在。

微信二维码